10月26日下午三点,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唐宋文史研究专家祝尚书先生为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如何读古籍校注本”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人文学院副院长沈如泉主持,罗宁教授、刘玉珺教授、段莉萍副教授及陈伦敦、周芳等老师和人文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前,沈如泉老师介绍了祝教授的学术成果,并对祝老师的到来致以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祝教授是著名唐宋文史研究专家,曾主持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参与主编多种大型学术文献,著有《宋人别集叙录》《宋人总集叙录》《北宋古文运动发展史》《宋代巴蜀文学通论》《宋代科举与文学》《宋元文章学》《卢思道集校注》《卢照邻集笺注》《杨炯集笺注》等多种专著。
在本次讲座中,祝教授围绕古籍的“校本”“注本”以及“如何读古籍校注本”等问题展开论述,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校注本出现的原因以及读校注本的重要性,他说:“要会读校注本才能做研究。”关于读校本的方法,祝教授指出,应当先看前言中对所使用的版本的介绍,包括底本、校本、参校本,在校书时还要有比较齐备的校本、参校本,校勘的主要内容包括“脱(文字脱漏),误(文字错讹),衍(文字多余),倒(文字次序颠倒),残(字形残缺,书本破损),异(文句不同)”,进而又介绍了校书的四种方法“对校;内校(本校);外校;理校”。
关于注本,祝教授又根据不同层次的注本指出了注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僻字词、今人难以理解的文句、名物等,其中重点介绍了注释古诗文的重头戏——典故。祝教授从“语典”和“事典”两方面介绍了典故的含义,并援引实例,启发同学们的研究兴趣,希望大家爱上典故。
接着,祝教授有针对性地为大家介绍了阅读校注本的具体方法:读书为主,电脑为辅;积累;至少作一种校注本;注意校注本的体例、规则,参考前人已有的好的校注本等。祝教授还为大家列出了参考书单。最后,祝教授说道“破读典故既要有学,下苦功夫,又要有识,头脑清醒,眼光敏锐,否则寸步难行。”
此次讲座持续两个多小时,祝教授以自己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深厚的专业学识,为交大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已过古稀之年的祝教授在讲座过程中全程站立,精神饱满,使在场师生深受感动。讲座结束之后,祝教授又与大家进行了亲切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