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南交通大学119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5月13日下午,在犀浦校区图书馆二号报告厅,傅翀为交大师生带来题为“中国古代的交通”的精彩讲座。
作为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就读于交大附属学校的学长,傅翀与交大渊源颇深。讲座中,傅翀以风趣幽默的语言阐释了中国古代交通文明。他谈到,交通的意义对于古代人来说,丝毫不逊于现代人。中国古代的国际交通,更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深远地影响了中西文明各自进程。傅翀以“知乎”开篇,引用了《诗经》等经典著作展示历史时期中国的交通图以及同时期世界交通格局,从文化交通出发,讲解了古代中国与世界交通格局之间的相互影响。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了《史记·秦始皇本纪》,详细点名秦朝时期交通的特点,并从交通与方言、丝绸之路、欧亚民族大迁徙三方面就中国古代交通历史做了报告。
在现场提问环节,同学们就“交通起源时间及古代世界各国的联系情况”,“文化的相似性是否说明一种文化起源于另一种文化”,“华夏文明中许多神话如《山海经》等内容与西亚一些文化相似,是否说明华夏文化起源于西亚文明”等疑惑争相提问。对此,傅翀引用外来词的例子说明了中国当时与世界的联系,以《庄子》中提及的两河流域和先秦典籍中出现的外国元素为例,充分印证了古代国人的国际化视野。在他看来,文明起源于多中心进行发散而成。
在接受采访时,傅翀表达了对于交通发展的希冀——沟通欧亚,人类大同。他谈到,自己参加过西南交大百年校庆,“今年是119周年,我希望还能参加150周年的校庆”。
“傅老师的讲座让我开了眼界,尤其是讲座中,傅老师多次引用经典书籍中的名篇、名句,很多我都没听过,自己确实应该多看看书了。”来自土木工程学院的陈同学表示。
讲座由科学技术处、文科建设处主办。百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人物档案:
傅翀,德国汉堡大学古典印度学博士候选人。2008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2011年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方向为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主要是晚清民国学术史与外来宗教传播史。2013年至今就读于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学系,方向为古典印度学,师从Prof. Dr. Harunaga Isaacson先生。现在研究对象主要为梵语文学史与佛教哲学。目前正在日本京都大学古典印度学系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