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申报
中西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入主流 强特色 树品牌
[2014-11-06 来源 光明日报 编辑: 文科建设处 浏览 次]

    中西部普通高校数、在校学生数接近全国三分之二,肩负着为国家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的重要使命。新世纪以来,中西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呈现“稳中有进,量增质升”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探索出了融教材、教学、实践教育、教师培训于一体的立体化育人新模式。挖掘历史文化优势,特色学科和研究领域不断涌现,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敦煌学、蒙古学、藏学、西夏学、徽学等已成为“显学”。发挥民族团结优势,凝练研究方向,汇聚研究队伍,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民族文化研究平台,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实效性强的研究报告。借助边疆地理优势,积极开展教育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十年来共培养来华留学生约70万人次,一批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已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基地。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中西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理论指引与注重实践并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紧跟时代步伐,根植社会实践,聚焦重大问题,不断提高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坚持政策扶持与自我提升并重。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内生动力,优化布局结构,挖掘内部潜力,发挥主体作用,增强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能力。三是坚持整体推进与特色发展并重。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汇聚人才队伍,凝练研究方向,构筑学术高地,以特色谋发展、以特色创品牌、以特色立地位。四是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并重。弘扬优良办学传统,扎实推进基础研究,延伸传统学科链,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整合多方资源,以改革求突破,以开放促发展,创新育人模式,改进管理机制,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西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还有很多不适应,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必须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入主流、强特色、树品牌,努力实现中西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由大到强的内涵式发展新跨越。

    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抓好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民族大团结教育。

    二要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坚持育引并举、以用为本,努力破解人才困境。培养好中青年人才队伍,使他们成长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三要强化协同创新。主动与地方政府共建校地合作平台,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共建研究院,开展产业发展研究咨询;与东部高校共建优质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四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与国家安全为核心,培育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推动智库研究机构从整体上向问题导向转型。构建智库网络,实现优势智库资源的传递与共享。重点建设一批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案例集成等专题数据库。

    五要深化对外合作交流,提升学术话语权。深入开展资源环境、反恐维和、边疆海洋等全球性问题和中亚、南亚、东北亚等区域问题研究,拓展中国-东盟区域发展、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新兴领域研究。探索合作建立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切实办好孔子学院,打造文化品牌。

    各地各高校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强领导、深化改革,扎实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一要更新思想观念,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对区域内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统筹,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制定配套政策。转变“等靠要”思想,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二要深化综合改革,实现重点突破。统筹协调好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等各项改革,形成改革合力。加强高校章程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确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加大绩效评价权重,建立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特点、有利于激励创新的多元评价体系。三要强化主体责任,深化对口支援。提出推进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达到预期成效。扩大对口支援规模,创新对口支援方式,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管理干部到东部高水平大学研修访学、进修锻炼。(教育部副部长 李卫红)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安路999号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综合楼  电话:66367413  
  Copyright © 2014  文科建设处. All rights reserved.